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现状及循环经济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思路

循环产业园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深入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在建设加快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发展困境。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发展质量已成为政府、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点议题。


一、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现状

循环经济,亦称资源循环型经济,其核心在于资源的节约与循环利用,代表着一种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经济发展路径。20世纪90年代,我国采纳了循环经济的理念。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演进历程可大致划分为两大阶段:初期阶段,园区主要由各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汇聚而成,这些企业专注于收集、处理,以获取再生资源,作为其核心业务;而后一阶段,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多由各级政府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而投资建设,此模式视循环经济为一种创新的经济形态加以推广,在获取再生资源的同时,也承担了带动起社会经济循环的职责。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策的鼎力扶持,循环经济在调整及改善产业结构、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绿色生态文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几年,循环经济产业园数量增长显著,创历史新高。天津、辽宁、江苏、湖北、河南等省(市)都先后开展了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总体规划和实施建设。


1.1 产业类型单一,缺乏品牌意识

产业类型的同质化和单一化是目前各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普遍存在的主要特征之一。如安徽界首田营循环经济产业园是以再生铝为主导产业,主要进行废旧电瓶的回收和再利用;广东佛山南海固废环保产业园是以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理、污水污泥处理为主导产业;宁波金田循环经济产业园是以铜材加工为主导产业,重点回收废杂铜、废渣以及其他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材料中的大多数还是最初级的工业原材料,产业结构相对而言比较单一;园区内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往往呈单纯的并列式,缺乏有效合作,难以达到区域性产业资源的有效循环。


1.2 技术创新不足,产品附加值有限

此外,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在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面临着国际市场上其他国家对资源争夺的压力,还需要应对国内不同省市之间因无序竞争而带来的挑战,从而导致购入资源的总量增幅下降、费用成本增加、利润率减少。以拆解行业为例,各类废旧家电和各类电子产品拆解、报废车辆拆解的再生资源主要是金属和塑料,企业能从中获得的经济价值相对较低,其中以铜、铝为主要回收资源的废旧机电拆解正面临着沦为微利行业的趋势。同时,园区的社会化产业体系不完善、规模效益不明显,部分能够达到环保要求的产业链条,也多数处于价值链的底端,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闭环,产业集聚效应薄弱。现阶段,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是影响园区快速发展的重要不利因素。


1.3 用地效率较低,运营实施缺位

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运营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自然资源部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448个国家级开发区(工业主导型)的建筑密度为33.42%,综合容积率为0.95,工业用地地均税收为617.30万元/公顷,其中以东北地区产业园土地利用强度为最低,建筑密度为27.79%,综合容积率为0.73,工业用地地均税收也持续偏低。受到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等各种条件的限制,部分园区在确定产业目标定位时,倾向于优先解决当地的就业或者税收方面的问题。在此目标导向下,早期容易粗放式扩张,导致园区产业空间被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占据。同时,由于园区的经营管理模式落后,对入驻的企业和项目在后续服务上未及时跟进,运营环境缺乏保障,导致园区总体用地产出效益低下。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现状及循环经济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思路

二、循环经济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思路

为实现循环经济产业园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从“高效率”和“高品质”两个层级,探索园区发展的多维优化策略。在园区建设方面,落实土地集约利用,产业结构合理;在管理运营方面,明确对于入园企业的投资强度等一系列要求,同时对园区生态环境进行及时的进度管控,以全面提升园区的产业管理能力和生态产业链建设水平。


2.1 高起点的园区站位目标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时期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时期,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新时代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应充分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把握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机遇。在基于现状分析、规划背景、发展环境等研判的基础上,规划通过研究和解读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等宏观趋势,前瞻性地提出园区的发展定位。践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发展,确保园区在开发建设中能够保持长效的健康推进,实现对园区的合理组织和统筹安排。


2.2 高效率的产业聚合价值

依据对产业发展基础条件、产业发展环境、产业外部竞合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规划选择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园区重点产业发展类型,推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和先进产业集群培育。加快构建核心产业、关联产业及与其他产业融合互动的特色服务业发展体系引导现代商贸、商务会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不同类型产业在园区集聚化、多元化、复合化、融合化发展,拓宽服务业发展领域,促进商贸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产业集聚区的多元化融合发展模式[7]。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向研发策划、区域物流、品牌建设、系统整合等产业链上下游拓展,以增强循环经济产业的价值链条,从而提升园区的综合吸引力。


2.3 高品质的配套服务体系

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推进园区与周边城镇的协作配套,有利于加强产业与城镇之间的互促,推动地方快速发展[8]。园区在规划建设中实行配套先行,研究园区内部不同主体的各项诉求,衔接区域道路网络,建立高效的道路系统;结合各产业、生活单元等分布情况,规划专门的货运通道,将货运功能从生活区域中剥离或削弱,满足企业生产和工人生活需求,合理规划园区静态交通和慢行系统。将生活配套、商贸物流、公共交通、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及综合服务功能融入园区的规划布局当中,推进“产”“城”同步建设。以高品质的配套服务从而提升园区的吸引力和承载能力,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集聚,打造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高品质园区,为园区发展带来长足动力。


2.4 高保障的园区建设路径

规划对园区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开发建设引导,以任务解读和目标导向为出发点,通过对宏观背景的分析和区域现状情况、发展环境的研判,以确定园区发展目标及产业方向,提出合理的空间布局方案,完善道路交通组织、绿地景观规划、产业配套服务、支撑体系构建等内容体系。为满足企业的多元需求,园区提供用地供给之外的融资服务、产业配套服务、技术研发服务等,建立专业化、效率高、资源整合优等良好的营商环境,结合优惠政策的覆盖,为企业入园后的发展扩大提供保障。实施保障中搭建“建设计划+政策保障+运营方案”的建设运营计划,通过项目建库制定建设计划,切实指导各部门实施建设的工作安排,提出有机成长的运营方案实现城市的弹性发展与有机开发。(作者:石雪莉   宋靖华)




上一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下一篇:长春国家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规划研究

在线咨询 400-666-8495